浪琴是我高中時就想著有一天能入手的高級腕表品牌,但是我入坑姿勢很奇怪第一塊是seiko 第二塊是oris、tudor 本著不重復入同檔次的宗旨,搭載ETA統芯價位的浪琴也逐漸消失在了我對腕表要求不斷攀升的道路上,後來我入手過人人都認的勞力士,也入過小眾沒人听過的帕瑪強尼和朗格,還淘過古董計時表,20年新推出的先行者系列寓意一下就吸引了我,春節期間想去專櫃試戴下藍盤計時無奈告訴我國內可能會持續缺貨故暫時打消了計劃。但是始終放不下想入一塊現在的自己能接受的浪琴表。
當時的宣傳海報
1.不能是ETA最好是L990 2.有一定能代機芯的優秀已無需多言,再過幾年就被統一替換成了ETA。庫存機芯後來只運用在少數的特供款和復刻款上,機芯已經幾經易主到了
寶璣的門下改進喚名為591A 後來也被帕瑪
強尼改良成為331機芯-誕生近50年後依然在其他頂級鐘表上延續,不禁令人感嘆今不如昔的含義如此現實。
林白參與設計的時角測量功能草圖
林白的大名無需多言,按套話就是懂的都懂。各網站的前輩們已經寫過很多關于這塊表的文章有興趣可以搜索閱讀。選擇這款的理由大致相通,能接受的價格範圍、歷史文化背書、最後的自產榮光雲雲這些加注在它身上使其變的如此特殊且情懷。表盤要素也集結了我所喜歡的寶璣針與羅馬刻度、洋蔥把頭才38mm,搭配背後的將官邸設計,每次上手都值得去把玩一番,而作為一枚航空飛行表它又搭載了當時獨創的復雜時角測量—利用有限的器材信息來確認自己的經緯位置】,查看了官網介紹和歷史圖片才發現當時敢用那種簡陋的木板飛行器獨自飛越在大西洋上30小時孤獨是一種怎樣的冒險精神,這才是真正的先行者們,而浪琴的飛行沙漏logo也開始與這些航空先驅們緊密相連。
古樸的表盒與將官邸
之後我便開始在二級市場中尋覓品相好的鋼款林白,可能是入老表坑的時間晚了些,好品相的逐漸稀少我又是個完美主義者,對刻字掉漆磕痕很顧忌甚至想過去翻新,甚至想過如果可以翻倍預算能買到一只新的也好,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听到了我的需求,臨近春節的前幾天突然出現一塊庫存品相,讓人又喜又很急,因為年關實屬囊中羞澀也急這塊會不會就此溜走,糾結了一夜後左手倒右手的湊夠拿下了這塊極品成色的林白。
完美品相上除了表帶的生銹外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38MM對我來說剛好合適
L990改L989 最後的自產榮光 日內瓦與珍珠紋的打磨美麗動人
L990有多薄 可以對比隔壁積家超薄大師也不遑多讓
把玩了幾天也裝模作樣的拍了點圖,本想好好說道下卻感覺啞了嗓,因為它注定是小眾的心頭好可能入不了現在消費者的審美、但是每次上鏈的阻尼與翻開將官邸都充滿了莫名儀式感,對比以名匠系列為主打的現代形象定位已經相去甚遠,雖然這兩年復古風潮有明顯趨勢,浪琴和其他家都拿出了歷史中的名款重新復刻打造,燕尾服小雀斑這些都深得我心包括新推出的先行者系列,不過始終無法打動讓我掏錢入手,為什麼?我想還是無法接受現代用統芯的浪琴。引用另一位前輩的話︰如今的浪琴站穩中低端市場、年產量百萬、也是一種輝煌,只是在了解浪琴歷史的表迷眼中,這種輝煌是放下了身段,放棄了技術。
上世紀伴隨著偉大航空先行者們見證歷史時刻的浪琴
一直覺得人在挑選表的同時表也在挑人 如果遇上懂它的人應該是好的歸宿,買表需求分兩種,一種是社交需求需要一枚體 面的腕表來滿足,第二種是透過表款背後的故事去追溯歷史文化。相機和腕表這兩者都是記錄著近代人類文明發展的時間承載,一枚表背後還能玩味出時代沉浮與情懷,這種會心一笑的意外收獲也算玩表的樂趣之一吧。浪琴作為今不如昔的先行者也尚未遲暮,我們也經歷了艱難的2020迎來了新的一年。如今戴上這枚老林白,重新起飛。
求認證六個字
伴隨著航空先行者們見證歷史的浪琴
L990有多薄 對比下隔壁的積家超薄大師依然不遑多讓
認證用六個字